【简读】
Robinhood发行股票代币是RWA实践的重要一步,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变革。
创新点1 服务更民主。投融资平民化,市场决定定价,任何企业都能够快速获得资金,任何个人都可以低价投资高价值股票,估值由市场需求而非机构投资者决定。
创新点2 服务更便利。资产轻量化,组合多样化,交易便捷化,金融、能源、不动产、无形资产等都可代币化上链释放流动性,股票等各类资产可合理组合与定价,一键触发交易。
创新点3 服务更广泛。实现跨地域、跨市场、跨链交易,用户可交易全球金融资产(部分实现),证券、期货、稳定币等市 场均可一站式投融资,同时支持在多个区块链网络之间交换代币。
风险点1 资产筛选标准未统一。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于8月7日发布的《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产业篇2025》指出成功实现规模化落地的资产需要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门槛。
风险点2 实物资产兑现有阻碍。交易仅限于资产代币,尚无法兑换实物进行保值。OpenAI曾公开警告投资者,称Robinhood提供的代币并非公司股权,且该公司未批准任何股权转让。
风险点3 估值定价标准不一致。代币化资产缺乏统一分类标准,导致现金流折现等传统估值方法难适用,代币供应量通常固定,需求增长推动价格上升,与传统资产估值逻辑差异显著。
风险点4 非法洗钱行为存风险。易受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洗钱。22年Robinhood曾被纽约金融监管机构罚款3000万美元,因其涉嫌违反反洗钱和网络安全规定,后又多次接受调查和处罚。
风险点5 技术稳定安全待提升。技术安全漏洞与合约复杂性存在潜在隐患,比如区块链网络瘫痪或数据篡改、合约代码存在 漏洞或错误,可能被攻击者利用,导致资产被盗取或协议被破坏。
【延伸】
趋势一,需求是关键要素。规模化发展和流动性持续的本质是需求匹配,代币化的成功取决于市场需求程度。
趋势二,价值是基本前提。助推实体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同时促使链上投资人脱虚向实,通过参与实体产业投资获益。
趋势三,合规是必然趋势。合规监管助力防范稳定币挤兑风险,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币值稳定,以及增强稳定币流动性。
正文
一、事件
2025 年 6 月 30 日,美国互联网券商Robinhood 在法国推出基于区块链以太坊 Layer-2 网络 Arbitrum 的股票代币化产品,覆盖 200 种美国股票和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该产品让投资者在链上即时撮合交易,支持每周 5 天、每天 24 小时的交易模式,且零佣金。首批代币化标的包括英伟达、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还规划覆盖 OpenAI、SpaceX 等未上市公司股票代币。此举标志着 RWA(Real-World Assets Tokenization,真实资产代币化)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升级,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变革。该产品拥有超 500 万交易用户,收入来源为券商返佣,日均交易量达 430 万笔。用户在其平台上交易的股票代币,本质上并 不代表股票所有权,而是与其签订的追踪股票价格的衍生品合约,其法律本质是场外衍生品,链上代币仅为合约权利的数字化凭证。这类代币按照欧盟的 MiFIDII(金融工具市场指令 Ⅱ)框架进行监管。
同期,贝莱德、摩根大通、富兰克林邓普顿等金融巨头在公共区块链上已部署超过 240 亿美元资产。贝莱德 CEO Larry Fink指出,资产代币化是继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后最具颠覆性的金融创新,将帮助构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例如,通过允许资产行无限拆分(例如百万分之一栋楼的产权),一般投资者将首次接触到传统上仅供机构投资者参与的私募股权等专属领域。
二、现状
(一)发展规模
RWA 概念早在数年前便已出现,并非新的金融发明,而是传统金融资产在技术介质上的重构。核心为利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将资产代币化。目前,市场聚焦在链上创建对现实资产的数字映射,尤其是可服务实体经济中特定领域融资需求的潜力。
图 各类 RWA 的资产规模分布,源自 RWA.XYZ
截至 2025 年 8 月 4 日,RWA 市场总价值超过 253.1 亿美元,257 名RWA 发行商,与传统加密资产相比体量较小。私募信贷类RWA 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市值约 152 亿美元, 占比约 60.10%。RWA 资产目前主要登录以太网链、Zksync 链和 Solana链三大公链。截止至 2025 年 7 月 16 日,上述三条公链的RWA总价值分别为 77.56 亿美元、22.65 亿美元和 5.54 亿美元,分别占总价值的 60%、18%、4%。
(二)发展历程
本文将 RWA 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法定货币的 代币化(2014—2023 年),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的法定货币以 数字代币呈现,使其在链上进行交易和支付。以 USDT(泰达币)为代表的稳定币,促进了数字资产与法币的连接,各国央行也陆续启动数字货币研究。2022 年后,去中心化金融(DeFi)兴起,现实世界资产逐步融入主流链上应用,摩根大通、高盛等巨头积极开展区块链代币化试点。
第二阶段,金融资产代币化(2024 年至今),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金融资产如债券、基金、股票、贵金属、大宗商品以及绿色债券等数字化为可交易的代币资产。如贝莱德与美国代币化平台 Securitize 合作,发行 BUIDL 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再扩展到Solana区块链,基金市值接近20 亿美元,市场份额高达34%。
第三阶段,实物资产的代币化,探索仍需较长时间。其发展最大挑战在于预言机技术确保链下资产数据(如房产估值、大宗 商品价格)实时、防篡改地同步至链上,目前尚无完美解决方案。未来,依赖去中心化预言机技术与物联网结合,构建价值锚定的数字资产映射体系。
(三)核心本质
RWA 本质在于以全新的清算、交易与结算机制,重塑资产流通效率。HashKey 集团董事长肖风指出,所有的代币发展,都应从加密技术、分布式账本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来审视。RWA 适合应用于“可标准化、具备高价值密度、可持续流通”的资产类型,其代币化进程为三个核心环节。其一,链下资产的金融结构化。对实体资产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包括所有权验证和公允价值评定,并将其法律权益与经济价值封装成标准化的金融产品、符合监管要求的数字资产包。其二,实物资产的链上映射。将数字资产包的关键信息通过特定协议铸造成区块链上的代币(Token),并将其所有权及数据永久记录于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其三,代币的发行与运营。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资产的自动化运营,例如利润分配、抵押借贷及到期清算等,从而为广泛的投资者创建实时、高效的参与渠道。例如,2025 年, Mercy Corps Ventures 在阿根廷试点将粮食仓单代币化,为逾 17万小农户开展首批 50 笔贷款试点,支持 85%抵押率和 100%信用担保。
三、风险
(一)资产筛选标准未统一
RWA 仍处于发展初期,资产筛选标准尚未形成,各领军平台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理想情况下的“万物皆可代币化”观点受到质疑。香港 Web3.0 标准化协会在 8 月 7 日发布的《RWA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产业篇 2025》中,将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明确为规模化资产的三大刚性门槛,为资产标准化提供了借鉴思路。价值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代币化资产 能否成为可信的价值载体。在过往的尝试中,部分平台将波动剧 烈的小众资产纳入代币化范畴,导致投资者面临极大的市场风险,也让RWA 的普惠金融属性大打折扣。法律确权清晰性则是RWA跨越监管红线、实现合规发展的前提。当前各平台在资产筛选上的差异,很大程度源于对法律确权认知的分歧。部分平台为追求资产丰富度,将产权模糊、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进行代币化,不仅引发了大量法律争议,更让投资者陷入“代币持有却无实际产权”的困境。链下数据可验证性是解决 RWA“上链即信任”误区的关键。当前不少平台仅将资产信息简单上链,却忽视链下资产状态与链上数据的实时同步,导致“链上代币与链下资产脱节”的风险。
(二)实物资产兑现有阻碍
目前市场上的交易大多仅限于资产代币的流转,投资者难以将持有的代币便捷地兑换为对应的实物资产以实现保值。这一问题在多个案例中均有体现,例如 OpenAI 曾公开对投资者发出警告,指出 Robinhood 平台提供的相关代币并非对应公司的股权,且该公司从未批准任何形式的股权转让。这种“兑付空心化”现象,使得投资者无法通过代币兑换获得实际的公司资产或权益,无疑加剧了投资风险,也削弱了市场对 RWA 的信任度。此外, RWA 的价值依赖于底层资产的稳定性,若锚定资产出现运营问题(如违约、设备故障、收益下滑等),或资产权属存在争议(如产权不清晰、抵押重复),将直接导致代币价值缩水,因此发行平台理应对锚定资产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并披露给投资者,否则会带来潜在投资风险。
(三)估值定价标准不一致
代币化资产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直接导致估值定价体系也陷入混乱。传统金融市场中广泛应用的现金流折现等估值方法,在 RWA 领域难以适用: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实物资产(如房地产、艺术品、大宗商品等)在代币化过程中被赋予的权益属性差异极大,难以纳入统一的估值框架;另一方面,代币供应量通常在发行时就被固定,其价格更多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与传统资产基于内在价值的估值逻辑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定价标准的不统一,不仅使得资产价格难以反映其真实价值,也为市场操纵和投机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非法洗钱行为存风险
RWA 因其交易的匿名性和跨境性特点,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进行洗钱等非法活动的工具。由于部分平台对用户身份验证和资 金来源审查不够严格,一些黑钱可以通过购买资产代币的方式进入流通市场,经过多次交易流转后被合法化。这一风险并非空穴来风,2022 年 Robinhood 就曾因涉嫌违反反洗钱和网络安全规定,被纽约金融监管机构处以3000 万美元的罚款,此后该平台又多次因类似问题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这些案例充分暴露了 RWA 在反洗钱监管方面的漏洞。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监管漏洞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不仅会损害合法投资者的权益,破坏市场的公平公正秩序,还会削弱公众对 RWA 领域的信任,阻碍其健康有序发展。而且,随着 RWA 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日益紧密,此类非法活动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外溢到整个金融体系,给金融稳定带来潜在威胁。
(五)技术稳定安全待提升
技术层面的稳定与安全问题,是 RWA 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潜在隐患。区块链网络作为 RWA 的底层技术支撑,其自身可能面临瘫痪或数据被篡改的风险,一旦网络遭遇大规模攻击或出现技术故障,将直接导致资产代币的交易记录丢失或混乱,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同时,智能合约的复杂性也增加了风险系数,合约代码中若存在漏洞或错误,可能被攻击者利用进行恶意操作。例如通过重入攻击、溢出攻击等方式盗取资产或破坏整个协议的正常运行,这些技术安全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 RWA 的规模化应用和行业信任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当跨链技术成为连接不同区块链网络与现实资产的重要桥梁时,其接口的兼容性漏洞和数据传输的一致性风险,可能成为新型攻击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放大技术层面的安全隐患。此外,随着 RWA 涉及的资产类型日益多元,链上数据与线下资产状态的实时同步机制若存在延迟或偏差,也可能引发资产确权混乱等连锁问题。
四、展望
区块链及其上的加密数字资产被视为未来金融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波士顿咨询和麦肯锡预测,到 2030 年,全球 RWA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 万亿至 16 万亿美元,是最具潜力的赛道之一。
(一)需求决定市场,是 RWA 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要素
RWA 的规模化突破与流动性维系,核心在于精准匹配市场供需两端的真实诉求。从供给侧看,传统资产持有者(如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实体企业)需要通过代币化打破地域壁垒、降低融资门槛——例如阿根廷小农户通过粮食仓单代币化获得快速贷款,正是解决了传统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痛点;从需求侧看,全球投资者渴望更灵活、低成本的资产配置渠道,而 RWA 将高门槛资产(如私募信贷、房产)拆分为小额代币,恰好满足了分散投资与实时交易的需求。这种供需匹配并非静态平衡,而是随市场场景动态演化:当DeFi 协议需要更稳定的抵押品时,代币化债券成为刚需;当新兴市场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时,贵金属代币化产品迅速崛起。未来,只有持续挖掘实体产业融资需求与全球资本配置需求的交叉点,才能推动RWA 从niche 市场走向主流,实现流动性的长期可持续。
(二)价值锚定实体,是 RWA 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RWA 的长期价值,在于其能构建“链上资本服务实体产业、实体收益反哺链上投资者”的正向循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 济深度融合。一方面,它为实体产业开辟了全新融资路径,中小企业无需依赖传统金融机构的繁琐流程,通过应收账款、设备资产代币化即可快速获得资金,绿色债券、碳配额、算力等代币化产品,还能引导资本流向环保领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另 一方面,它让链上投资者摆脱对纯加密资产波动的依赖,通过参与实体项目分享增长红利,例如贝莱德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让普通投资者轻松切入传统高门槛基金市场,Mercy Corps Ventures 的粮食仓单项目让投资者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支持农业发展。这种 “脱虚向实”的价值闭环,不仅降低了加密领域的投机属性,更让 RWA 成为连接 Web3 创新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为其在监管波动与市场周期中提供了稳定的价值支撑。
(三)合规决定未来,是 RWA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地区 | 监管政策与进展 | 典型实践案例 |
中国香港 | 积极推行监管法规,态度谨慎; 《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生效,全球首个专门针对法币稳定币的综合监管框架 | 2024年2月香港发行了全球首笔多币种代币化绿色债券,总规模达60亿港元; 2024年12月,协鑫能科光伏项目是全球首单光伏实体资产RWA,涉及湖北、湖南两省总82MW光伏电站,融资超2亿元 |
中国内地 | 尚不能合法交易; 资产数字化与数据要素资产化等金融科技创新在迅速发展 | 中信、蚂蚁、京东等希望借助稳定币牌照,达成全球企业间的汇兑服务。按规划,全球跨境支付成本有望削减90% |
美国 | 对公开发行持谨慎态度,证券型代币受SEC现行证券法监管;美国国会正审议三项重要法案:《数字资产市场清晰度法案》《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反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监控法案》 | JPMOnyx平台进行国债代币化回购 (7000亿美元规模); 汉密尔顿兰恩等资管通过Securitize发行私募基金代币份额 |
欧盟 | 颁布DLTPilot试点制度(2023-2026年),临时豁免部分法规允许受控环境下交易结算证券型代币; 2024年12月,MiCA法规监管稳定币和非证券类加密资产 | 2025年7月,法国金融科技公司Spiko宣布完成2200万美元A轮融资,以低至1欧元的投资门槛与本币结算机制,有效打通欧洲中小企业与个人投资者参与RWA配置的通道 |
墨西哥 | 官方尚未出台加密资产专法,对受控试点持开放态度。《金融科技法》设立监管沙盒机制,允许创新业务临时运营;由证券监管机构备案审批创新产品 | Etherfuse公司通过沙盒获批发行“稳定债券”代币化国债产品;墨西哥证券交易所探索区块链私募债券平台 |
新加坡 | 尚无特定RWA法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积极推进项目试验; 2022年启动Project Guardian允许受邀机构在受控环境下用公链交易代币化债券及外汇 | 2025年7月,DMZ Finance与QNB联合发起的QCD货币市场基金正式获得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的监管批准,成为首个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落地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 |
随着 RWA 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日益紧密,合规监管将从 “选择题”变为“生存题”,其深度将直接决定行业的信任度与 发展天花板。从风险防控角度,合规框架将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例如,通过明确资产托管责任、规范储备金审计(如稳定币发行方需定期披露法币储备),可避免挤兑危机;通过反洗钱(AML)与客户身份验证(KYC)机制,能遏制资金非法流动,如香港
Web3.0 标准化协会提出的“法律确权清晰性”要求,正是从源头 降低权属纠纷与合规风险。从市场拓展角度,合规化是机构资本 入场的前提,摩根大通、高盛等巨头的区块链试点之所以能落地,正是依托了与监管机构的密切协同,贝莱德等传统资管公司选择在合规平台发行代币化基金,也印证了合规对吸引主流资金的重要性。未来,随着各国监管细则的完善(如欧盟 MiCA 法规对资产代币化的规范),RWA 将逐步纳入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从“创新试验”到“标准化金融工具”的跨越。
总的来说,RWA 是弥合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鸿沟的关键创新。波士顿咨询集团等机构预测,到2030 年,全球代币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6 万亿美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