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素有“中国黄酒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房县纪委监委统筹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聚焦黄酒产业发展中的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监督,推动“黄酒 + 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近日,房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来到土城镇,了解当地黄酒产业发展情况。
房县土城镇村民 瞿万江:好得很,都是快递发往全国各地,这是瓷坛子五斤的,打包了之后马上拿去发快递。
房县素有“中国黄酒之乡”的美誉,黄酒酿造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房县纪委监委坚持把护航黄酒产业发展作为监督重点,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监督。纪检监察干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存在对帮扶政策一知半解、缺乏标准化黄酒酿造设备、销售和物流渠道打不开等情况,影响了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对此,房县纪委监委立即督促县黄酒产业发展中心派遣技术骨干下乡指导,开展酿酒技术、黄酒政策法规等专题培训,同时督促县交通物流发展中心加快开辟黄酒专线。得益于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建设,如今,越来越多的房县农户将自家酿制的黄酒打包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增收致富。
房县土城镇土城村村民 瞿万江:以前村里人都会酿酒,没有人花钱去买黄酒,也没有人想过靠酿酒去赚钱,现在县里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让村里黄酒酿造工艺更加规范,便捷的物流渠道让黄酒卖得更远,钱包鼓起来了,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推动黄酒产业做大做强,房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措施,创新“黄酒+康养”、“黄酒+文化”模式,推动“黄酒+文旅”融合发展,助力黄酒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房县拥有17家黄酒生产企业、276家标准化黄酒酿造作坊,民间酿酒户达1万余户,建成黄酒小镇等3个农旅综合体,开发研学线路4条。
房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陆龙权:在黄酒小镇,游客不仅能体验古法酿造,还能在“酒窖民宿”中感受到非遗文化。
房县黄酒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崔路露:从家庭酒坊到现代化生产线,房县黄酒年产量约1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40亿元,让这个千年酒乡焕发新的生机。
房县监委委员 赵晓双:下一步,我们将以精准监督持续护航黄酒全产业链发展,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打造百亿“酒产业”,让老手艺变成金饭碗。立足三千年酿造文脉与新消费浪潮的交汇点,精心编制《房县黄酒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 - 2027)》,以土城黄酒民俗村、三海黄酒小镇、大木厂黄酒村3个小微产业园为塔身,以2000多家标准化酒坊为塔基,打造百亿级产业,推动黄酒产业向高端化、年轻化、集群化迈进,全力建设中国小曲黄酒之乡、世界美酒特色产区。 ——提升攻坚能力,“审批者”变成“服务员” 聚焦企业信心不足、产品品质不稳、冷链物流贵、保质期短等问题,干部以服务之“勺”,精准舀起“痛点堵点”,将“企业呼声”变为“满意掌声”。 培育“时代工匠”强基。产业根基在人。开展“十大鲜活黄酒酿造工匠”评选活动,组织黄酒酿造非遗传承人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专家“结对”,实施“头雁领航、归雁回乡、群雁齐飞”工程,搭建传承与创新的桥梁。忠和酒业“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宋瑞滨感慨道,“地方事无巨细的考虑和服务,不仅能让我全身心投入研发,也让产品闯出了一片天!”。目前全县黄酒生产企业达到17家,民间酿酒户1万余户,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 搭建“云端中枢”破局。建设“房县黄酒线上运营中心”,打通检测、市监、物流信息壁垒,实现集中化宣传、严格化准入、标准化管理、规模化运营,成为房县黄酒香飘万里的“数字引擎”。如今“中央厨房”统一供种、培训、监管,作坊主通过平台下单优质酒曲、预约专家线上“问诊”,消费者扫码溯源,构建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闭环;黄酒供应冷链专线开通,“8元寄全国”的普惠邮政策落地,物流成本骤降10%,网店订单雪片般飞来。 注入“前沿科技”赋能。针对“保质期短”的行业魔咒,链长带队引进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技术,大部分酒业率先试点,产品货架期从数月跃升至一年半以上。建立全链条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一把尺子”衡量18项关键指标,筑起品质“防火墙”。联合北京工商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攻克降糖技术,开拓康养黄酒新赛道。在庐陵王酒业灌装车间,老师傅谭学云抚摸着崭新的智能温控发酵罐感慨:“这‘铁疙瘩’懂酒性,控温比我这‘老把式’还稳!”。 ——提升市场本领,“管理员”变成“推介官” 酒香也怕巷子深,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让“深巷美酒”飘向“四海内外”。 “走出去”开疆拓土。干部带着房县黄酒南征北战,从成都糖酒会到泸州酒博会,从武汉农博会到“京津冀”推介会,展位前,干部们既是讲解员,又是推销员,更是“品酒师”。县领导在杭州电商大会上的主题推介,将《诗经》文化与黄酒底蕴娓娓道来,引发热烈反响。大阪世博会,签订1450万美元黄酒意向协议。每一次“走出去”,都是视野的开拓、信心的积累、订单的丰收。如今,“房县黄酒”品鉴中心已悄然落户北京、上海、深圳、武汉。 “请进来”借势引流。精心策划“诗经黄酒文化月”,对接媒体、邀请文化名家、网红大V助阵,组织非遗展演、封坛大典、学术论坛活动,“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西安导游芥末、武当杰克等多位文旅达人正式加入,以更年轻、更具传播力的方式,讲好“房县黄酒”故事。实景拍摄国内首部黄酒题材电影《青山秀水间》,镜头对准黄酒产业发展拓荒者,让“液体黄金”的故事传遍四方。 “沉下来”织密网络。黄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崔路露,时常为高额的推广费用发愁,想尽办法决定试水短视频。镜头前,他时而模仿诗人侠客举杯邀月,时而化身变装调酒师上演“黄酒达人秀”。3月底拍摄的一条视频引爆网络,点击量超百万,直接让乡亲们的酒坛子变成“金罐子”。干部们潜入直播间抓取万条弹幕,以数据为罗盘,让生产精准对接消费者偏好。其他干部群众纷纷尝试,“酒乡小妹”等本土酿造者化身网红,一场直播带货峰值破百万。干部们跑市场、谈渠道,推动产品进驻武商、中百等知名商超,覆盖全省高速服务区,非遗“黄酒上餐桌”铺货80余家餐饮店,让产品“看得见、尝得到”。 房县黄酒的崛起,是湖北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在基层产业一线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干部们依托产业链“专业训练”,定向提能,助力黄酒产业破壁“出山出圈”,实现从区域性产品向全国性、世界性品牌转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